我國天然氣管網(wǎng)“之最”
來源:大理滄龍物流有限公司 發(fā)布人:admin 發(fā)布時間:2016年2月18日 點擊:1814次
截至2014年底,中國己建成天然氣管道8.5萬公里,形成了以陜京一線、陜京二線、陜京三線、西氣東輸一線、西氣東輸二線、西氣東輸三線、川氣東送等為主干線,以冀寧線、淮武線、蘭銀線、中貴線等為聯(lián)絡線的國家基干管網(wǎng),干線管網(wǎng)總輸氣能力超過2000億立方米/年,初步形成橫跨東西、縱貫南北、聯(lián)通海外的全國性天然氣管網(wǎng)。同時,川渝、華北、長江三角洲、東北等地區(qū)已經(jīng)形成相對完善的區(qū)域天然氣管網(wǎng),在國外天然氣進口上,構(gòu)筑了中亞天然氣管道、中緬天然氣管道、海上進口LNG以及已經(jīng)建設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組成的四大天然氣進口通道,使我國天然氣供應能力大大增強。
建成最早的天然氣管道
1963年四川巴渝輸氣管道--國內(nèi)首條專門輸送天然氣管道的建成,拉開了中國天然氣管道工程發(fā)展的序幕,同時也解決了我國西南地區(qū)工業(yè)發(fā)展對能源的需求。該管道起于巴縣石油溝,止于重慶化工廠,管徑為426毫米,全長54.7公里,于1963年建成投產(chǎn)。
貢獻最大的天然氣管道
西氣東輸一線天然氣管道--該管道起于新疆塔里木油田,途經(jīng)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等9個省市區(qū),終止于上海白鶴末站,全長3864公里,管徑1016毫米,設計壓力10兆帕,設計輸量為120億方/年,于2003年建成投產(chǎn)。截止2015年6月,西氣東輸一線累計輸量為1500億方,2015年全年輸氣240億立方米,惠及下游15個省市、120多個大中型城市的近4億沿線居民及3000余家企業(yè)。
管徑最粗、壓力最高、輸量最大的天然氣管道
西氣東輸二線是目前已建成管徑最大、壓力最高、輸氣能力最大的天然氣管道,也是我國首條引進境外天然氣資源的戰(zhàn)略通道工程。該管道包括1條干線、8條支干線,線路總長度8738公里,管道干線起于新疆霍爾果斯首站,止于廣州末站,全長4978公里,設計輸氣能力300億方/年,設計壓力12/10兆帕,管徑1219毫米,西段管道已于2009年建成投產(chǎn),東段管道已于2011年建成投產(chǎn)。截止2014年5月21日,西氣東輸二線累計輸送天然氣800億方,2015年全年累計輸氣約350億立方米。
干線最長的天然氣管道
在建的西氣東輸三線,首次引入社會資本和民營資本,開創(chuàng)了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與國家重要油氣基礎設施建設的新模式。該管道包括1條干線、5條支干線、3座儲氣庫和1座LNG接收站,其中干線起自新疆霍爾果斯,止于福州末站,干線總長約5200公里,管徑1219毫米/1016毫米,設計壓力12/10兆帕,輸氣能力為300億立方米/年;于2012年10月開工建設,西線于2014年8月建成投產(chǎn),東線計劃于2016年6月建成投產(chǎn)。
地形最復雜的天然氣管道
中緬天然氣管道(境內(nèi)段)--包括1條干線和8支線,其中干線管道起自云南省瑞麗市,經(jīng)云南、貴州、廣西三省,止于廣西境內(nèi)的貴港末站,全長1726.8公里,管徑1016毫米,設計壓力10兆帕,設計輸量100億方/年,于2013年10月建成投產(chǎn)。
管道所經(jīng)過的地區(qū)類型復雜多樣,多為云貴高原山區(qū)和喀斯特地貌區(qū),施工非常困難。管道沿線共跨越大中型河流70余處,總長達20公里,穿越山嶺隧道64處,長約72公里。
截止2015年2月,中緬天然氣管道累計向中國輸氣約39.2億立方米。
首條數(shù)字化運輸天然氣管道
冀寧聯(lián)絡管道--也是首條聯(lián)絡天然氣管道,北接陜京二線河北安平分輸站、南連西氣東輸管道江蘇青山分輸站,主干管道長890公里,管徑1016毫米,設計壓力10兆帕,輸氣能力為90億方/年,于2006年1月建成投產(chǎn)。
聯(lián)絡天然氣管道主要作用是聯(lián)絡不同干線管道,實現(xiàn)相互調(diào)氣功能。目前我國已經(jīng)建成西氣東輸與陜京二線之間的冀寧聯(lián)絡管道、西氣東輸與澀寧蘭管道之間的蘭銀聯(lián)絡管道、西氣東輸與忠武線相連的淮武聯(lián)絡管道以及西氣東輸二線與中緬天然氣相連的中貴聯(lián)絡管道等。
首條進口天然氣管道
中亞天然氣管道--起自土烏邊境的格達伊姆,經(jīng)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進入中國境內(nèi)霍爾果斯,線路總長1833公里。該管道采用雙管敷設,A線、B線于2008年7月同時開工建設,A線于2009年12月建成投產(chǎn),B線于2010年10月建成投產(chǎn),C線于2012年7月完工,D線將于2020年底全線完工。待四條管道建成之后,總輸送能力將達850億方/年。
首條煤層氣外輸管道
山西沁水煤層氣外輸管道--始于端氏首站,止于沁水末站,線路全長35公里,管徑610毫米,設計壓力6.3兆帕,設計輸量為30億方/年,于2009年7月20日建成投產(chǎn)。該管道可將山西沁水盆地煤層氣集中起來,通過西氣東輸干線管道輸往華東、長三角等天然氣高端市場,疏通了該區(qū)塊煤層氣的銷路,有利于沁水盆地煤層氣開發(fā)和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東部地區(qū)天然氣供應緊張的矛盾。
首條煤制氣管道
伊寧-霍爾果斯煤制天然氣管道--長約70公里,管徑1219毫米,設計壓力12兆帕,設計輸量300億方/年。2013年8月20日全國第一方煤制天然氣通過該管道進入西氣東輸二線,輸送到我國華東地區(qū)。此后,阜新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和大唐克什克騰旗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分別于2013年10月和2013年12月建成投產(chǎn)。
最受關注的天然氣管道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早在1994年,為實現(xiàn)油氣資源多元化戰(zhàn)略,中俄就開展了油氣資源合作談判,經(jīng)過20年的不懈努力,2014年5月21日,《中俄東線天然氣購銷合同》簽署,總金額約4000億美元。
2015年6月29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中國境內(nèi)段開工,氣源來自俄境內(nèi)的恰揚金氣田和科維克金氣田,從黑龍江省黑河市入境,止于上海市,途經(jīng)黑龍江、吉林、內(nèi)蒙古、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9個省份,長約3000公里,按計劃于2018年建成投產(chǎn)。